高校教师面试辅导员面试
微博

微信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主页 > 面试技巧 >

面试技巧

辅导员面试丨劳动光荣,使命永恒——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3-30 作者:admin 阅读量:158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新时代以来针对劳动教育的权威解读,是对新时代劳动育人举措的关键论述,传达了“劳动光荣,使命永恒”的价值导向,全面擘画了新时代劳动实践的发展宏图,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生的不同。大学生基本已经成年,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处事风格,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时,在思路上,不能全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在行动上,不能一味单向管理、被动教育,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应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才可立竿见影、卓有成效。因此,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有根据、有方法、有技巧,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要办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就必须做到:在认知思维上,要一起设好集“起跑线、领航线”为一体的“双道线”;在目标理念上,要共同修好集“人人劳动、时时劳动、处处劳动”为一体的“快车道”;在方法手段上,要联合打好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为一体的“组合拳”,这样才能下好劳动实践“先手棋”,实现教育管理“两手抓”。

 

01

劳动教育怎么看?

 

 

在认知思维上,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深度研读马克思劳动学说,详细梳理劳动教育新政策,全面分析劳动在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一起设好集“起跑线、领航线”为一体的“双道线”。

 

(一)研读马克思劳动学说,

规划劳动教育“起跑线”

马克思劳动学说是对劳动实践的最早论述,是人类历史上对劳动意义探索的“起跑线”。马克思在分析劳动与自然界的关系时指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劳动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的决定意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一条基本论断。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彼此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基本实践形式。可见,早在马克思时期,就已经深入洞察了劳动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二)梳理劳动教育新政策,

畅通劳动教育“领航线”

劳动教育新政策是对劳动实践的深刻解读,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创新的“领航线”。《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所以,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注重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对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02

劳动教育怎么办?

图片

 

在目标理念上,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搭建全员劳动育人阵营、创建全过程劳动育人模式、组建全方位劳动育人机制,共同修好集“人人劳动、时时劳动、处处劳动”为一体的“快车道”。

(一)搭建全员劳动育人阵营,

谱好人人劳动“协奏曲”

古往今来,任何事业成就都非仅靠一己之力就能轻易达成,而必须借助多方力量的援助,劳动教育也不能例外。随着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许多高校已经相继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并制定劳动教育管理办法,计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劳动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改革,破解深层矛盾,铲除发展障碍,激发师生参与劳动育人的内生动力,承担好育人责任,搭建“由学工部门主导、由院系领导主管、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主抓、由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主推”的全员劳动育人阵营,形成职能部门带起来、学工队伍能起来、学生力量动起来的协调共振效应,谱好人人劳动“协奏曲”。

 

(二)创建全过程劳动育人模式,

建好时时劳动“磁力场”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劳动教育只是在入学教育时“昙花一现”,在劳动实践周后“转瞬即逝”。然而,这样短期化和任务式的劳动教育距离实现劳动育人的长远目标恰如隔靴挠痒,鞭长莫及。因此,高校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在劳动教育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考量学生发展特点,设置契合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形式,创建“大一立足勤工助学、大二立足社会实践、大三立足实习实训、大四立足专业服务”的全过程劳动育人模式,扫除在开展劳动教育中的堵点、断层、盲区,让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活动充盈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全时段,建好时时劳动“磁力场”。

 

(三)组建全方位劳动育人机制,

挖好处处劳动“生态渠”

目前,一些高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打扫卫生这种体力劳动。其实除此之外,劳动教育还包含更丰富的内容,比如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脑力劳动,就是高校劳动育人的重点领域,要辐射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需要下功夫、费精力、想办法落实好,避免劳动教育“一刀切”。因此,各高校要坚持因校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组建“宜文则文、宜理则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全方位劳动育人机制,加强系统设计、统筹谋划,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一体化构建劳动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劳动育人体系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挖好处处劳动“生态渠”。

 

03

劳动教育怎么干?

 

 

在方法手段上,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融入成果考核、嵌入智力因素、渗入专业特色,联合打好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为一体的“组合拳”。

 

(一)融入成果考核,激发学生主动性

当前大学生已不再是十年前的大学生,他们身处“内卷”时代,学业负担繁重,专业竞争激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与核心学分绩点不太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如果抛开对劳动成果的考核空谈劳动教育,恐怕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此,高校要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其中融入劳动成果考核,并结合学生成长思维和发展特点,建立劳动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及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课外的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还要建立劳动成果的公示和审核制度,确保劳动记录真实可靠,并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评优评先的有效参考。

 

(二)嵌入智力因素,挖掘学生创造性

图片

发展心理学中指出,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晶体智力的发展依赖于已有知识经验,流体智力以创造力为主,其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即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后便开始稳定并逐渐降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年少时期,该时期正是流体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牢牢抓住这个重要契机,在劳动教育中嵌入与学业内容和能力发展相关的智力因素,改变以往单一的体力劳动形式,丰富以创造性实践和创新性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劳动教育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要注重手脑并用、促进德技共举、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体悟劳动智慧,彰显劳动价值。

 

(三)渗入专业特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注重立足这样的政策和趋势,在劳动教育中渗入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发展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实干兴邦的笃行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我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围绕学生专业特色,开展了师生共绘美丽屋场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踊跃参与,各自发挥专业所学,共同绘就自然之美,实现了专业技能提高和劳动素养提升的双赢成就。

 

 

劳动光荣,使命永恒。劳动是最美是人生底色,是每个中国人的时代使命。无论沧桑巨变、斗转星移,劳动的人生底色都永不褪色,劳动成就光荣的时代使命都永不过时。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新时代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激励广大青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

 

当代大学生唯有通过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才可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和最高超的智慧,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回到顶部